【科研战“疫”(五十五)】
疫情的爆发重创了整个旅游行业,湖北省作为疫情集中爆发地,文旅产业发展,危机四伏。
从形象层面上来看,湖北省旅游业正面临着严重的形象危机。“病毒”、“疫区”等字眼现已经成为湖北省的形象标签,这些标签不仅掩盖了湖北原有的旅游形象,而且还导致了部分人,尤其是国际层面对于湖北特别是武汉形象的误解。安全、可靠的地方形象是旅游者进行旅游决策时优先的考虑因素,“病毒”等负面的地方形象标签将严重制约湖北省疫后旅游业的复苏与发展。
从市场层面上来看,湖北省旅游业正面临着严峻的市场危机。人口的聚集与流动是旅游产业运行的前提,疫情对于人群的“强制封锁”,不仅导致旅游者集中退款,旅游业全面停工,而且随着疫情持续发展,旅游企业在无收入来源的同时,还承担着房租、水电气等固定费用的支出,以致部分中小型旅游企业正面临破产危机。此外,由于疫情恐慌所造成的“怕湖北、避湖北”的心理需要一定时间缓解,短期内游客来我省旅行的意愿必然降低,这将对湖北旅游业产生更大的冲击,旅游市场形势严峻可见一般。
从管控层面上来看,湖北省旅游业正面临着潜在的管控危机。随着疫情逐渐向好,各行各业可根据现实情况逐步复工。当前,一些省份如江西、湖南、四川、浙江等多地已制定了有序开放旅游景区的方案,陆续在恢复旅游业的发展。湖北作为主要疫情区,旅游恢复开放不仅需要进行全面评估,而且还需要制定妥善的开放方案。同时,由于此次新冠性肺炎潜伏期长,且前期症状不仅与普通常见病状相似还呈现出多样化,这对于疫后湖北旅游业的人流管控来说仍然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虽然此次疫情暴发让湖北旅游业深陷危机,但有“危险”就有“机遇”,如何实现旅游业的“化危转机”,率先抢抓机遇,对于疫后湖北省旅游业的短期复苏与长期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基于以上观点,现提出具体建议如下:
第一,撕掉负面形象标签,着力改善形象危机,化“污名”为“美名”。
1.加强官方之间联系交流,重塑湖北国内国际形象。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国各地医疗队纷纷驰援湖北,国家卫健委也统筹调配各省对口支援湖北各地市,同时,许多国际友邦友人的也纷纷伸出援助之手,感动了无数国人。疫情结束后,湖北省要善用疫情带来的国内乃至世界范围内的讨论热度。首先,由湖北省文旅部门牵头积极与各援鄂省市开展旅游交流与推介活动,并面向不同省市重点推出该省市对口支援的湖北城市的优秀旅游产品。如天津市对口支援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湖北省文旅部门可以寻求与天津文旅部门的合作,在天津开展湖北省旅游宣传活动,同时重点推介恩施州旅游产品并联合恩施州旅游企业向天津市民提供旅游优惠。其次,湖北省各地市可依托国际姊妹城市、友好城市积极进行“以点带面”的城市国际推广并针对外国友人开展一系列旅游推介活动和优惠活动。积极加强国内、国际间沟通联系,树立感恩、友好、活力的新形象,真正做到“山川异域,风月同天”。
2.充分保留利用抗疫资源,讲好湖北英雄城市故事。全国疫情焦灼肆虐之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武汉是英雄的城市,湖北人民、武汉人民是英雄的人民,历史上从来没有被艰难险阻压垮过,只要同志们同心协力、英勇奋斗、共克时艰,我们一定能取得疫情防控斗争的全面胜利”。疫情结束后,可以以雷神山、火神山医院原址为中心,整合人员、设施设备以及技术资源,由湖北省卫生部门向国家申报建设湖北省国家卫生应急移动防疫中心,以期为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提供强有力的卫生防疫保障。同时,由湖北省文旅部门牵头联合武汉市文旅部门将其中部分区域改建成纪念馆,以公共卫生安全为主题,通过原貌展示、新闻视频图片展示等形式并辅以多媒体互动设施建设,并邀请“两山”医院的建设者、志愿者、医护人员等亲历人员前来为参观者讲述他们的抗疫故事。在此基础上,充分利用医院原有的基础设施资源,全力将其打造成为国家级研学实践教育基地,积极与学校合作,开展卫生安全知识科普课堂。从情与理两方面着手,让警钟长鸣。此外,还可以将“两山”医院研学基地与湖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红色旅游景点整合在一起,丰富湖北英雄城市的故事内涵。
3.支持抗疫影视文学发展,加强文旅产业深度融合。湖北省在抗疫期间涌现出许许多多感人至深的故事,许多在社交网络上也广为流传,如武汉市中心医院疼痛科主任蔡毅的长文《林君走了》讲述了该医院小卖部老板小林的故事,引起巨大反响,被许多网友分享改编创作以纪念这位抗疫平民英雄。湖北省政府文化相关部门机构可以鼓励开展抗疫故事的挖掘和再创作,以电影、电视剧、纪录片、小说、广播剧等形式呈现,并通过主流媒体和新媒体等渠道进行传播,展现大灾大难面前人性的善与恶、悲与欢、情与法、公与私的故事,继续引导积极正面的讨论热度,展现湖北人民坚韧的形象和不屈的精神,进而吸引更广泛的游客前来参观游览。
4.推广食品安全街区品牌,重建消费者的信任感。利用危机,在疫情结束后,从食品健康和美食入手,在全省范围内鼓励创建餐饮食品安全示范街区和“明厨亮灶示范店”,并积极推广示范街区品牌和餐饮企业品牌,如武汉市吉庆街等。同时,邀请网红旅游达人或者综艺节目团队来湖北体验、拍摄,向大众展现最正宗的美食文化和最健康的生活方式,重建消费者的信任感和安全感,推动湖北各地市旅游发展。
5.政企联合推出旅游奖励,致敬感恩抗疫人员付出。疫情发生以来,全国各地无数医务工作者、志愿者等不顾危险、不顾辛劳、毅然援鄂,站在了抗击疫情的第一线。为了感谢他们的无私付出,建议湖北省文旅局和相关旅游企业、旅游景区合作,针对医护人员等外地抗击疫情有功人员,推出相关旅游奖励,如湖北省旅游一卡通,凭卡免费参观相关景点,获得酒店住房优惠、餐饮美食优惠以及旅游交通优惠等。
第二,增强企业和游客信心,沉着应对市场危机,化“冲击影响”为“转型动力”。
1.加大旅游企业奖励支持,促进行业发展信心恢复。湖北省文旅部门可鼓励和指导各地市结合自身实际研究制定相关政策,加大对本地有贡献的旅游企业的奖励支持,如《2020年武汉市旅游市场营销奖励实施方案》等,对在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和旅游市场恢复中成绩突出的企业,给予一定的奖励支持,并及时将相关奖励资金拨付到位。
2.积极盘活资源拉动内需,重新激发旅游市场活力。疫情结束后,短时间内外地游客将对赴湖北旅游持观望态度。同时,由于疫情期间省内绝大部分企业停产停工、学校全面停课,以致疫情过后可能会出现周末以及假期压缩的情况,短期内人们休闲时间将受到影响。基于此,建议针对我省人民推出一批一日游、周边游、乡村游、亲情游等“湖北人游湖北”的线路和产品,并与推动农民就业、脱贫攻坚结合起来,及时盘活湖北省内各地区旅游资源,拉动内需,重新激发湖北旅游市场活力。
3.依托湖北现有旅游资源,培育疫情后旅游新热点。经此一“疫”,将会引起越来越多国民对自身生命健康状况的关注以及生活理念的变化,康养旅游、医疗旅游、运动旅游将成为疫情过后的旅游业发展新热点。湖北省文旅部门可鼓励各地市结合本地特色生态旅游资源发展康养旅游。同时,聚合乡村旅游资源禀赋优势,因地制宜地打造特色康养小镇。此外,鉴于疫情期间公共交通成为疫情传播的主要渠道,人们在短时期内会对其存在一定的抵触心理,发展自驾游也是一个新方向,文旅部门可指导相关旅游企业围绕自驾做好线路策划和沿途服务及时推送,并支持自驾车营地的建设。
4.顺应灾后行业发展趋势,引导旅游企业转型升级。此次疫情的爆发,给湖北文旅行业带来冲击的同时,也给带来了改革调整的契机。面对文旅行业的“洗牌”,政府要做好政策引导和科学的管理协调。首先政府应该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文旅产业发展规划,在此基础上为文旅产业的投资融资提供一个开放的平台,加大对文旅产业的资金投入,最后努力提升文旅环境和服务能力,争取实现湖北文旅产业转危为机的跨越式发展。
第三,完善旅游治理体系,加紧防范管控危机,化“潜在难题”为“发展优势”。
1.实事求是制定开放方案,渐进有序恢复旅游活动。疫情结束之后,短期之内,湖北省文旅产业最大的问题就是如何科学开放旅游业,既能保证游客体验的舒适度,又能尽量减少各大旅游企业的损失。就目前的发展态势来看,湖北作为疫情重灾区,为确保本地与外来游客的身心安全,应当在疫情评估完全没问题的情况下,依据当地实际情况,分别制定并实施《疫后恢复期的游客行为准则》与《旅游景区逐步开放方案》,避免恢复初期因游客大幅流动和聚集造成的社会恐慌。而在此过程中,可继续对部分旅游企业进行一定的扶持,全方位保证湖北旅游业的逐步复苏。
2.加速推进智慧旅游建设,实时掌握旅游动态格局。旅游业最明显的特征就是人口流动频繁,而这种频繁移动正是传染病广泛扩散的重要路径。因此,对旅游者进行实时的行动与健康监控(如体温测量)能够不仅能够及时有效的避免一些传染病的进一步扩散,而且还能为旅游者提供更贴切的服务。因此,在未来的旅游规划之中,应当更快推进智慧旅游的建设,并重视对旅游者身体健康数据的收集,如依托新发布的湖北健康码等,以确保旅游者在旅行过程中的生命安全,真正成为一个实现旅游安全的省份。
3.建立旅游公共卫生体系,提高城市旅游服务质量。作为全国综合交通枢纽,湖北省每年的人口流量巨大,建立一个完善健全的公共卫生体系极其必要。从人口流动来看,以观光为目的的人口流动占主要部分,但人们的旅游行为不仅是观光旅游,还包括休闲娱乐、探亲访友、文化体育、健康医疗、短期教育(培训)、宗教朝拜,或因公务、商务等为目的出行。既是如此,湖北政府可借此次疫情以旅游部门牵头,与交通、医疗、卫健等部门共同建立一个以预防管理为主的旅游公共卫生体系,从源头上杜绝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除此之外,对于旅游公共卫生体系的建设也需要重视应对机制的建立。此次疫情应对的现实情况说明,武汉市即使作为湖北省乃至整个中部地区经济最发达、资源最集中的城市,也无法有效快速的应对疫情,暴露了其“防疫应对机制不健全,危机处理方案不完善”的弊端,文旅部门更是如此。鉴于此,湖北省文旅部门应吸取此次教训,联合各地市文旅部门完善防疫应对机制并加大对旅游危机应对演练的重视,并协同相关部门每年定期举办实战演练,确保旅游公共卫生危机再次出现时能够充分应对。
(邓爱民 beat365体育官方网站)